10月21日、22日连续两日,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联合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景园分校,共同举办“以德为基,以爱为舟:新时代家长的教育之道” 讲座。四百余位学生家长齐聚博物馆文化大讲堂,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探寻新时代家庭德育的实践路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北京崇德堂博物馆馆长李培义受邀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今年九月开学季,李馆长先后受邀走进多所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围绕德育分享观点。这两天,在垂杨柳中心小学景园分校的精心组织下,李馆长和家长们在博物馆内,就德育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德育是立人之本、育人之魂,因此德育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首。讲座中,李馆长表示,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时代,家长应坚守“道德文化教育为先”的原则,以“爱人以德”的大爱滋养孩子心灵,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道德修养,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母爱以大德严求育贤儿成帝,子孝视家国当重为宗亲立碑
当谈及古代传统教育中的 “言传、身教、境教” 时,李馆长特别指出博物馆在“境教”中的独特价值。德育“境教”的核心在于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在崇德堂博物馆中展出的明清道德牌匾、夏商周道德拓片、当代名家道德楹联与印章,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以及美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观博物馆
针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李馆长分享了家庭道德文化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可实践的新方法。他提出三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1、引导孩子辨别信息真伪,帮助其在海量信息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育孩子规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绝不能利用技术做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
3、主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形式,将其作为开展道德文化教育的辅助手段,探索教育升级的路径。
家长们在聆听讲座的同时,孩子们在我馆多功能展厅读书写字
李馆长补充道:人工智能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慧和才能,未来社会的竞争,不是人的才能竞争,而是人的情商的竞争(即为人处事能力的竞争)和身心健康的竞争。所以,面对这些新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也需及时调整,才能更好适配时代需求,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
崇德堂博物馆不仅是收藏文物的殿堂,更是涵养道德的育人阵地。我们希望以家校社教联体为抓手,将文物背后的道德智慧转化为家庭教育的鲜活素材,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此次讲座正是博物馆践行 “第二课堂” 教育功能,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年画进校园之美育融合
行走的大思政课
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第二课堂”非遗体验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