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活/动
秋末霜降,寒意渐浓,孩子们探索自然与文化的热情却依旧不减。2025年10 月18日,北京崇德堂博物馆特别策划 “童手绘文明·霜韵启新知” 二十四节气活动,邀请小朋友们走进古雅的博物馆空间,在节气文化与自然创意的碰撞中,度过一段难忘的秋日时光。
在正式进入霜降活动之前,孩子与家长们漫步传统道德文化展厅,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汲取霜降手作创意灵感。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老师以 “霜降” 为起点,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节气知识小课堂。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霜降的节气特点 —— 此时气温骤降,清晨地面易生白霜,草木渐染秋黄;还分享了霜降时节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节气与生活的关联。
随后的古诗品读环节更添文化韵味。孩子们积极举手上台诵诗。台下的小听众们也不闲着,一边聆听同伴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霜降美景,不知不觉间将节气文化与古典诗词的魅力记在心中。
“大家觉得水能变成霜吗?” 老师的提问瞬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手工环节开启前,一场名为 “水变霜” 的物理小实验如约而至。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冰块、冰桶与食盐,先将冰块放进冰桶,再往里面撒些盐 —— 没过多久,冰桶表面便凝结出了一层薄薄的 “白霜”,宛如秋日清晨的霜花。
“哇!真的变成霜了!” 孩子们纷纷凑到近前,睁大眼睛观察这神奇的变化,有的还忍不住伸出小手轻轻触摸。老师趁机讲解 “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霜” 的科学原理,用直观的实验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易懂,真正做到 “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的核心环节 “自然之材还原自然之景”,让孩子们化身 “小小艺术家”。博物馆提前准备了秋末捡拾的落叶 —— 有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每一片落叶都带着秋日的印记。
孩子们围坐在桌前,拿着胶棒、彩纸与落叶,尽情发挥创意。老师在旁耐心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让每一片普通的落叶都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当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时,脸上满是成就感,手中的落叶画也成了这个霜降时节最鲜活的纪念。
此次崇德堂博物馆的霜降主题活动,既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气文化、感受了古诗意境,又通过科学实验与自然手工激发了探索欲与创造力。在 “童手绘文明·霜韵启新知” 的主题下,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亲近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为这个秋末添上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
「二十四节气活动」作为崇德堂博物馆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项目,以节气为时间轴线,深度融合博物馆特色藏品、二十四节气、非遗手工艺,打造「博物馆导览-节气文化传承-传统技艺实践」的活动模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焕发新生。
活动特色(一)
解码节气科学内核,构建理性认知。
溯源节气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了解地域节气习俗,
培育跨民族的包容心态与文化凝聚力。
参观菜地当思园,
辩证理解传统节气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
活动特色(二)
学习非遗手工艺,赓续历史文脉。
对比全球手工艺,建立国际视野。
实践传统手工艺,焕新非遗文化。
活动特色(三)
参观崇德堂博物馆,
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触摸北京木版年画,
传承地方年画艺术。
体验非遗装裱技艺,
欣赏古代书画艺术。
截止至今年6月,崇德堂博物馆已于今年举办十余场「二十四节气活动」,惠及数百位儿童与成人。欢迎加入崇德堂博物馆微信群,第一时间获取展馆资讯与活动信息。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