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联姻”的“混血儿”
原始文化的“传承人”
重庆梁平年画的诞生,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联姻”。明嘉靖年间,来自湖广地区的雕版匠人与土著巫傩文化激烈碰撞、佛教版画的加入,催生出梁平木版年画这朵“奇葩”。
清嘉庆《梁山县志》记载,鼎盛时期,梁平年画产地屏锦镇“作坊过百,画商云集”,年画经长江水运直抵汉口,再沿汉水北上陕甘,被誉为“西南年画第一镇”。
01.
年画:画江湖
年画江湖的“龙门阵”
经历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充分发展,梁平年画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民国初年,土匪洗劫梁平,唯独不敢碰年画作坊。原来匠人将《魁星点斗》年画贴在门板——画中魁星脚踏“鳌鱼”(当地方言谐音“熬狱”),土匪视为“镇狱神”,怕遭报应绕道而行。此事被记入《梁平文史》,成就一段“艺术战胜暴力”的生动轶事。
魁星点斗图条幅 民国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梁平年画史上最硬核的“跨界联名”
要说硬核,当属与梁平竹帘的“CP”——匠人用竹帘工艺制作画纸,以年画技法绘制帘面,成品既能糊窗御寒,又能赏画悦目,堪称明清版的“多功能家居美学”,这一技法亮相央视元宵晚会,给国人亿点非遗震撼。
02.
巫风傩韵入画来
如果说莫言是中国现代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那梁平年画就是中国年画界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它像一碗泼辣的重庆火锅——重口、浓烈、诡谲生猛。
色彩+玄学
独创“三矾九染”古法:朱砂需掺烟灰调成“鬼脸红”,石绿必混米浆熬出“碧玉青”。代表作《盗令出关》中,杨四郎的铠甲竟呈现蓝中透紫的“幽冥色”,观者无不称奇。
《盗令出关》民国(后刻)梁徐辉作品
造型+巫文化
人物造型“三头六臂,人神莫辨”:门神眼球突出如铜铃,判官獠牙外翻似利刃,就连送子娘娘怀中的婴孩,也长着象征福寿的“寿星额”。这种“丑到极致便是神”的美学,暗合巴楚巫文化“以怪镇邪”的原始信仰。
《鞭锏麒麟送子门神》清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符号+阴阳学
细看《钟馗嫁妹》中鬼卒衣纹,实为篆书“雷”“火”二字变形;《紫微高照》背景的漩涡云纹,实为道教“二十八宿”星图简化。这些密码,堪称民间艺人的“阴阳师手记”。
《一本万利》清代(后刻)徐家辉作品
03.
七重天地炼一画
梁平年画工艺之繁复,堪称“木版年画界的终极大考”:
百里挑一选竹纸:
取当地慈竹经32道工序制成“二元纸”,需达到“透光见丝、入水不烂”标准。
阴阳双刻见神工:
阳刻线条细如蚊足(衣纹),阴刻块面浑如斧劈(铠甲)。
独创“过桥刀法”——刀刃斜切入木,刻出的线条能随光线角度变化产生立体感。
矿物颜料一火成:
“年画要新鲜,才能中人意”,于是梁平年画色彩艳丽,原始又张扬,与莫高窟壁画共享“矿物色+胶矾”技法,于层叠出浮雕效果的色彩“展”中绘出“会动的敦煌”。
红:朱砂与白酒调和,经百日暴晒得“醉朱红”。
蓝:铜矿渣混合蓼蓝汁,窖藏三年成“幽冥蓝”。
手绘套印双修术:
先木版套印七色底稿,再手工“开相”(绘面部)、描金、堆粉,最后再手指沾朱砂,在人物脸部涂上一笔椭圆或扫帚形的腮红,称作“一抹红”。
04.
老非遗的“赛博修仙”
《梁平十景》年画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巴渝神谱》系列在威尼斯双年展引发“东方魔幻热”,策展人评价:“这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在崇德堂博物馆临展厅的年画展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板年画用独特而古拙的美学艺术,呈现着山城重庆的真挚与热烈。
05.
龙骨上刻巴渝魂
从湖广移民的雕刀,到Z世代的数位板,梁平年画始终是长江三峡最妖冶的视觉传说。它不像文人画追求“逸笔草草”,却用张狂的线条与色彩,演绎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荒诞与浪漫。
《踏伞》清代(后刻)徐家辉作品
下次逛展遇见梁平年画,请凑近细看——
那些狰狞面目下,
藏着先民面向自然的千年叹喟;
每道诡谲笔触里,
都住着一个不肯低头的野性江湖。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