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7777359
文明中国·北京 | “书香北京”背后的文明注脚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 :8

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多维记录各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景象,立体呈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社会风尚向上向善的生动局面,集中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即日起,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文明+”传播矩阵,推出“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系列报道。

图片

  在北京,提到跟书籍有关的场所,您可能第一时间想起庄重恢弘的国图、首图,也可能勾起在北京图书大厦、地坛书市淘书的回忆,其实在这座超大城市的街巷胡同中,还藏着多种多样的特色阅读空间。它们不算耀眼,却如同一支支温柔的蜡烛,扎根在社区的烟火里,用淡淡书香滋润居民生活,用丰富活动凝聚着邻里人心,共同点亮了城市文明微光。

  24小时的书香萦绕

图片
  上图:位于大兴机场的掇集书店;下图:书店内的专题书架。张爽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落时,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大兴机场早已苏醒,迎接四面八方的旅客。不过,有些来访者并非来乘坐航班,而是特意隐藏在机场北侧酒店内的掇集书店打卡。一进大门,由层层叠叠的书墙围成的长廊格外引人注目。进入店内,两层空间内划分出8个图书区,万册藏书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掇集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坚持举办读书会、中轴线主题展等活动,还与大兴区图书馆联合打造了“兴途馆”,提供借书、买书等一站式服务,旅客们可以“借本书再起飞”。

图片

  牛街“红色会客厅”内的阅读空间。张爽 摄

  上午九点,西城区牛街红色会客厅开门迎客。这处曾经的大杂院坐落于西城区烂缦胡同108号院内,除了主展厅和多功能厅外,还在偏房专门设置了一个迷你阅读空间。记者看到,当天的红墙文化大讲堂结束后,三三两两的居民和游客走进房内阅读交流。往南走出烂缦胡同,宣南书店便在错落的四合院民居间露出了檐角。推门而入时,木质门轴发出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故事。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既有聚焦老北京文化的读物,也有适合大众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与生活类书籍。书店负责人笑着介绍说,这里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宣南文化的“小课堂”。

图片

  读者正在东城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阅读。荣毅 摄

  午后,东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二层北侧的“正阳书社”里,不少读者坐在书架旁的桌椅上安静地自习、阅读,偶有翻书声与键盘敲击轻响交织。不同于传统书店的密闭空间,这里采用开放式布局,与公共区域自然衔接。书社采用“店馆一体”模式,提供1.5万册可借阅图书,同时加强外部合作,出售各类主题图书沙龙区可容纳40人开展集体观影、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儿童阅读空间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阅读服务。中心及书社七一前正式开放,已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打卡地。在某款点评APP上,网友评论说,第一次来,意外发现这里办得真好”“我要带娃来看书”“刷新了我对公益活动中心的印象

  夜幕降临,许多图书馆、书店逐渐关门熄灯,而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图书馆仍灯火通明,不时有读者前来借阅图书。据了解,这里已全面升级,打造了一处24小时开放阅读空间,除了提供丰富的图书借阅和学习自习场所,还配备了免费的空调、暖气、Wi-Fi、充电插口和卫生间等设备设施,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灵活的阅读服务。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北京另一端的大兴区。晚上9点左右,记者来到黄村公园门口的阅读驿站,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只有一台自助门禁设备读者或APP登录后,门便会自动感应开启驿站内空间不大,但布局紧凑有序,靠墙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几百册图书,涵盖了多个类别,每本书都贴有电子标签,方便读者通过一旁的自助借阅设备办理借还手续。驿站中央摆放着两张长条桌和把座椅,桌面干净整洁。正在借阅图书的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晚上带着孩子来公园散步,路过驿站时会进来选几本书,“这里 24小时开放太方便了,有时候加班从地铁站出来回家路上,想来看看书也能来,环境安静又舒适,就像家门口的‘微型图书馆’。”

  365天的文明播种

  涵芬楼书店坐落于王府井大街,这里也是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走进书店,纪念墙上挂着两幅对联,一副写着“涵宇内大智慧,与吾邦共芬芳”,另一幅写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阅读启迪智慧,书香润泽心灵,这些散落在北京街角巷陌的阅读空间,不仅是家门口的文化补给站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以书为媒,把多种文化要素聚集起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静态阅读转化为动态体验,打造文明理念传播、实践行动落地、公民道德培育的“文明港湾”。

  红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昌平区举办“红韵诵华章 薪火咏相传”诵读大赛,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动员,用诵读传承红色基因,赢得阵阵喝彩。东城区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举办“品读红色经典” 读书会,邀请革命老兵讲述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文化传承活动精彩纷呈。延庆区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在水峪村建立北京市首家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驿站”,引入传统非遗“燕京八绝”特色作品,建立非遗书屋,沉浸式打造非遗主题特色阅读新空间。西城区在“十月文学月”期间开展曹雪芹风筝非遗公开课,让市民亲身体验非遗技艺

图片

  资料图片:2024年9月29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主办的“书”写美德·家风永续——为榜样点赞和身边好人系列宣传活动在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举办。首都文明网供图

  强化榜样人物引领。去年底,为榜样点赞和身边好人系列宣传活动在朝阳区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举行,通过故事分享、诗歌诵读、歌曲演绎、传拓体验等环节,展现“中国好人”“北京榜样”事迹,引导市民群众以好人榜样为引领,以书香涵养好家风,在阅读中领略楷模的精神力量。顺义区通过主题活动,将“阅读驿站”品牌项目与发掘褒奖基层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顺义好风气”新机制紧密结合,共同打造榜样读书活动,以榜样引领阅读,以阅读弘扬美德,具象化、形象化宣传好人好事和凡人善举,实现读书风气与道德风尚相互促进,共同营造书香满溢、温暖和谐的社会风貌。

  “文化+文明激活社区生态。大兴区兴宇西里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打造“宇西文化节·浓浓书香千万家”品牌阅读项目,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引导和鼓励社区未成年人担当“文明使者”,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文明社区建设。丰台区探索联动多种文化资源共同助力社区建设,构建“1+N ”的服务网络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定期举办社区读书会、民意征集会,以文化为载体,搭建参与社区治理的共享平台。

  未来的“家门口小书房”将是什么样

  深入京城各个角落的特色阅读空间,不像大型图书馆那般气势恢宏,却如细密的毛细血管般渗透生活,把“诗与远方”搬到居民眼前,当然也避免不了柴米油盐的现实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部分居民、读者和网友的吐槽,也亲身体验了一些不便之处。有的读者认为,社区图书馆的书籍往往比较老旧,看不到新书,而且往往是社区活动中心的一部分,隔音效果不好,看书时候经常受到打扰;有的居民反馈,自己街道的图书馆处在封闭管理的小区内,进出比较麻烦,被挡了几次后就再也不想去了;有的网友感叹,部分特色书店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过分重视设计,在售的文创产品比书还要多。

  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培育城市文明成效体现在人民精神生活的丰盈上,检验于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提升中。家门口的小书房一头连着居民对精神滋养的日常需求,一头系着城市对崇德向善的文明追求,它将是忙碌生活里的充电站,是亲子互动的温馨课堂,更是连接社区的纽带,串联起个体成长与城市文明建设,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添砖加瓦。(采访报道组:张爽)


     本文转载自中国文明网


——————————————————————————————————————————————————————————————————————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

QQ咨询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咨询热线

0106777735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咨询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