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游人如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图为5月1日,观众在海南省博物馆观看苏轼主题文物展。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图为5月3日,小朋友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内参观。 新华社发(杜懿 摄)
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场馆“一票难求”,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总数排名世界前列,免费开放率超过90%,多地博物馆接待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一组组数据鲜活生动地展示着,“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是成长方式——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假期出行重要目的地
“太火爆了,提前定好闹钟准时抢票,抢了好几天才终于预约上。”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国家博物馆门前时,排队的观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客流量比平日明显多了不少,操着不同口音的观众正在交流“抢票”心得。
来自陕西西安的穆女士这次“五一”假期专门来北京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第一站,“博物馆收藏着我们的文物国宝,收藏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脉。特别是北京有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非常值得集中打卡,下一站我们要去故宫。”她说。
同样火热的场景也发生在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剑首向外翻卷成圆盘形,首内铸有11圈同心圆……越王勾践剑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被展陈在独立展厅之中,吸引了大量观众专门前来参观,展柜前围满了观众,不少观众努力踮起脚、探着头仔细欣赏着这一精美文物。
为了保障文物安全和观赏体验,该展厅入口处有工作人员控制人流,隔段时间会放一批观众进场。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张同学专程来看越王勾践剑,“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把古剑千年不锈的秘密更令人好奇。它的同款文创产品也是‘网红’爆款,看着特别好玩,很有吸引力。”
观赏精美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带走文创产品……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成为假期出行重要目的地。记者“五一”假期前搜索发现,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展馆假期的参观预约名额均已约满。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是成长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有更多的预算和时间用于精神追求和文化休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很多人日常生活就喜欢到博物馆去参观。到异地去参观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博物馆,也是观众为了满足这种精神的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馆,《劳模吴运铎》专题微展览向公众开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把一切献给党——新四军‘枪炮大王’吴运铎与人民兵工精神”“青春壮歌 铁血荣光——新四军中的青年人物”同步开讲,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战斗场景,观众看得认真、听得仔细,从红色宣讲中致敬最美奋斗者、续写“五四”青春之歌、汲取前行力量。
在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搬进现场,将历史资源活化传承,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学习;在重庆,红岩博物馆在红岩村和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在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游客们纷纷打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探寻“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五一’假期包括了‘五四’青年节,很多年轻人借着这个契机去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等参访,比如北京的李大钊故居、常州的瞿秋白故居、南京的雨花台等等,以青春致敬和缅怀革命先烈。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能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这些都体现了博物馆在当代的新功能。”戴斌介绍。
精心策展布展、延长开放时间、上新文创产品……博物馆与观众“双向奔赴”
措施升级、展览启新、文创上新……在观众奔赴博物馆的同时,各大文博场馆也“双向奔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湖四海的观众。
4月28日,由国家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系统梳理青铜器这一中华文明代表性物证的发展历程,展出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青铜器,让爱好青铜器的观众直呼过瘾,也让广大观众“沉浸式”感受到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恢复对外开放;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乐师们再现壁画《夫妇宴饮图》中的古乐演奏场景……“五一”假期,各大文博场馆结合特色进行创意策划,为远道而来的观众准备了别样的文化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有国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推动,也离不开各地博物馆不断创新展陈方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各类精美的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参观,‘看展社交’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戴斌介绍说。
为了更好满足广大游客的观展需求,多地博物馆在“五一”假期采取了追加门票、提前开馆、延长时间等举措,并提前推出服务攻略。
“追加2000张门票!”4月24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发布信息,“五一”期间不仅开放时间将延长一小时,而且在每天1.8万张门票的基础上追加2000张门票;作为湖湘文化的宝库,湖南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57万余件(套),5月1日至5日延长开放时间至晚8时,同时增加散客预约名额5000人。
在“五一”假期延长开放时间,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共同选择。三星堆博物馆“五一”假期期间提供延时服务,开放时间为早8时30分至晚8时;吉林省博物院、长影旧址博物馆等吉林省内66家博物馆均在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天津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至晚8时,并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博物馆强大吸引力的组成部分。南京博物院上新“青铜牺觥毛绒玩具”“猪形陶罐毛绒玩具”等一批萌趣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河南博物院携考古盲盒、文物修复大师、仕女乐队手办等叫好又叫座的文创产品在香港参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越来越多人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走进这所“大学校”,“五一”假期的“博物馆热”只是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8天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清明假期,陕西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游客205.81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清明小长假共接待游客6.21万人次。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目前共有77座备案博物馆。2023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其中10至39岁的游客占七成以上。从全国其他博物馆发布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年轻游客已成为“博物馆游”的主力军。如国家博物馆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675.7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游客占比61.81%。
“广大学生、年轻人相约去博物馆看展,让博物馆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了研学旅游的发展。”在戴斌看来,从国际范围来看,博物馆本身就是传承文化、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一线博物馆之外,我们还有一些专题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共同构成了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博物馆教育体系,获得年轻人喜爱。
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总计43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它们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
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多有料、有趣的“出圈”背后,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革命文物阶段性保护利用工程圆满收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新时代文物保护正在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变。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
在戴斌看来,面对新时期的“博物馆热”,文物系统和各大博物馆要从理念上主动拥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需求,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空间。博物馆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是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新空间新平台,要让博物馆真正走进人民生活中。
“让文物、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博物馆不仅要吸引观众走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让社会大众体验博物馆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通过授权让文物以文创产品、表演舞剧等方式走出静态展览,以活态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希望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有更多人可以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公民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戴斌说。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德”文化内容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崇德堂博物馆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与教育。崇德堂主展馆分为道德文化展示区和道德文化体验区。展示区陈列古牌匾300余块,名家书法作品2000余幅,名家篆刻作品250余方;体验区可以亲自感受古法造纸、活字雕版印刷、北京木版水印、字画装裱修复、古书装帧等传统技艺。崇德堂博物馆是明德、悟德的地方,是我们大家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清净之地,欢迎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崇德堂参观、指导。你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Copyright © 崇德堂博物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5057号